实验培训- 如何保证样品的质量

点击次数:424次     发布时间:2023/6/13 11:43:56

实验培训- 如何保证样品的质量
 
决定样品质量的因素包括材料的选择、材料的培养、材料的处理和取样以及样品保存。
样品不合格,后续测定做得再好也是零,甚至是负数,因为浪费了大量时间、样品和经费!
样品是最宝贵的,因为试剂等可以再买,一旦样品质量不行,或者用完了,就只有重新培养、处理和取样,这个过程会比较长!
(1)材料的选择: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的材料。
细分为:遗传背景明确,不能混杂;如果是转基因材料,先要确认是否在拟研究的器官或者组织中表达;材料是否容易大批量培养,拟取样部位是否容易区分和获得,从而决定了能否得到足够的样品,供后期测定用。
(2)材料培养:查阅文献,结合材料特性,根据所研究的问题,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。原则保证材料正常生长发育,而且尽可能控制环境条件稳定一致。
例如温度、水分、CO2浓度、培养基等,不要过于信任控温仪器,要实际测定并且经常观察是否为要求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是否平稳。
(3)材料处理:确定设计处理方式、处理部位、处理时期和处理浓度等处理组合。
通过预实验,一方面要找出最佳处理(即该处理与对照相比,出现了预期中最典型的生物学现象),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处理的种类;另一方面还可以确定从最佳处理开始到典型生物学现象出现的时长,为设计取样间隔提供参考。这样,在正式实验时,仅仅设计对照和最佳处理两组即可,从而大大减少材料培养与处理、取样和测定的工作量。可见,预实验非常重要!
(4)取样:典型性、代表性、间隔和数量。
取样典型性是指,与对照组相比,处理组一定要呈现预期的生物学现象或者症状,取样时要有意识地选取具备典型生物学现象或者症状的样品,通俗地讲就是处理组的样品与对照组样品相比一定要存在显著差异,而且最好差异程度近似的那些个体或者器官或者组织。否则,进一步进行后续测定是没有意义的。
取样的代表性是指,实际测定所取的样品部分一定要能够代表整个样品状况。否则测定结果无法代表整个样品。随意取样品的一部分进行测定,常常还会导致测定结果变化不规律。例如,土壤样品可以混匀后按照对角线法依次减少样品量,即按照二分之一、四分之一、八分之一等,直到剩下的样品量符合测定所需量;叶片或者果实样品,可以通过对称轴法,依次去掉二分之一、四分之一、八分之一等,直到剩下剩下的样品量符合测定所需量。再如叶片或者果实等样品,可以根据对称轴来取样。如果样品数量不少很多,还可以先全部液氮研磨后,再进行分装,这样就能充分保证取样的代表性。
取样间隔:取样期是指从处理开始,到处理组出现预期中的典型生物学现象出现为止;除非有明显发育阶段的变化,或者有参考文献,否则可以考虑等间隔取样,即把整个取样期等时间间隔进行取样。一般应该至少划分为五个时期以上进行取样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取样时期间隔小一些,以确保取到指标变化拐点的样品。
取样数量:指每种处理(包括对照组)每次取样品的数量。一般而言,只要条件许可,就应该尽可能多取,这样可以保持后期测定的需要(宁可用不上,也不能不够测定用)。因为测定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测定失败,或者对测定结果有疑问,这样可以重新测定,或者不测定一些疑问的样品。另外,还可以待测定结果出来后,马上进行分析,进一步进行新的指标测定。因为生物样品不同批次之间可能存在差异,同一批样品进行测定,就可以有效减少样品差异。
(5)样品规范保存:样品保存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减少样品中拟测定指标发生变化。
有条件的情况下,样品取好后立即进行液氮速冻。如果不具备条件,也应该尽可能缩短样品进入超低温冰箱的时间。对于大体积样品,应该进行分割,分别小包装后再液氮速冻或者放入超低温冰箱。如果需要测定多个指标,应该把样品分成小包装再冻存,免得反复从冰箱取出和放回,避免反复冻融对样品的破坏。样品放进冰箱之前,要检查冰箱是否正常工作、冰箱设定温度是否正常和冰箱内样品是否过多,样品过多、样品体积过大或者样品排放不整齐(没有留出通风通道),会严重影响冰箱制冷效果,不能确保样品迅速达到所需冷冻温度,造成样品变质!另外,样品放进冰箱后不是就万事大吉了,停电或者别人拿去样品时,都可能造成样品变质,等你从冰箱拿出样品时,你会发现样品仍然冻得硬邦邦的,但是其实样品已经变质了。
TEL: 4008-013-053  点击拨打热线